編輯:佚名 來源:財經新聞網
2017-10-04 11:32:25摘要:今年二季度,中國債務與GDP之比從一季度的269%降至二季度的268%,雖然降幅不大,但這是2011年以來首次下降。其中,家庭債務有所上升,政府和企業債務下降,這代表中國債務重組過程進入了新階段。
摩根大通發布報告稱,中國債務六年來首次出現下降,企業去杠桿進入新階段。
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二季度,中國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自2011年以來首次下降。非金融部門的總體債務與GDP的比值,從一季度的269%略微下降至二季度的268%;企業債務也從167%小幅降低到166%。
盡管總體債務下降幅度微小,但是摩根大通認為意義重大。
總體而言,反彈的名義GDP增速、謹慎的信貸政策,以及增長的工業利潤支撐了中國的去杠桿。短期信用風險的大幅下降也加強了政策制定者的決心繼續進行供給側改革。
瑞銀在香港的中國經濟研究部門負責人汪濤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也認為,更嚴格的監督和監管幫助遏制了影子銀行業務的增長,盡管中國的信貸增長繼續超過名義GDP增長,但今年以來這個差距已經縮小。
債務規模下降
摩根大通在報告中指出,此次債務規模下降的意義有兩個方面。
首先,這是自2011年以來總體債務首次降低;其次,債務重組有所進展,家庭債務有所上升,而政府和企業債務下降,這代表中國債務重組過程進入了新階段。
摩根大通認為,在這個過程中, 決策者和市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政策角度來看,中性的貨幣政策使信貸增長得到控制。自2015年以來,官方社會融資規模(TSF)增長率一直穩定在12.5%和13.5%之間。實際TSF增長率也從2016年一季度的17.5%降低至2017年二季度的13.6%。
金融去杠桿也幫助降低了整體信貸的增長。自2016年末以來,銀行同業業務明顯放緩,影子銀行業務增速也因為政府的遏制而減速。
此外,名義GDP增速自2016年以來反彈強勁,名義GDP增速在2015年四季度跌至6.4%后,逐步回升至2017年一季度的11%。
信貸質量提升
IMF《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FSR)》曾在2015年估計,中國企業債務中有14%處于危險狀態,尤其是鋼鐵和煤炭企業。由于產量過剩和價格下跌,許多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持續虧損。
摩根大通認為,供給側改革的啟動帶來了改變,信貸質量的提升減少了短期風險。削減過剩產能、整頓行業、設立更嚴格的環境標準等都推升了PPI指數;與此同時,需求端也有所改善,尤其是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十分活躍。
這些趨勢共同推動了工業利潤,減輕了負債企業的債務償還壓力。其中國有企業的盈利恢復速度更快。今年開始,國有企業,尤其是地方國有企業的債務與資產比率已經開始下降。